校园生活

首页 > 校园生活 > 心晴花园
心晴花园

心声 | “心灵感冒”自我关怀手册——双相情感障碍(下)

“心灵感冒”自我关怀手册

——双相情感障碍(下)


面对情绪困扰,我们应该如何求助呢?



同学:

老师,我的课很满,没空求助,怎么办?

老师:

很多同学因为学业繁忙,担忧影响升学进度,在心理状态不佳时,迟迟不愿按下“暂停键”。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原因之一是心灵感冒有着生理疾患不一样的特点。生理疾患带来的生理痛苦往往让人难以忍受,不得不迫使大家到医院看病。但心灵感冒本身可能出现阶段性的缓解,这种阵发性的好转有时候会给人一种“错觉”——“我好了,什么事都没有了”。但如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种“好”总是十分短暂:当遭遇压力或挫折,甚至只是季节变化、天气转换,都可能会让心理状态再一次产生波动,进一步影响学习和生活。

在当心理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哪怕强迫自己“照常生活”,大部分结果都不尽人意。有同学和我说,情绪不好时,虽然看起来自己身处课堂之中,实际上却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每每看到旁边的同学在努力,内心感觉愈发糟糕——斧子已经钝了,砍树就会变得耗时费力。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正视问题,及时求助,才能真正摆脱困境。



同学:

老师,我发现自己已经深陷情绪困扰之中了,什么时候求助更合适?

老师:

当你察觉自身心理困扰的那一刻,就是求助的最好时机。

如果我们平时就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在心灵感冒来袭之初就立即求助,往往能较快调整恢复。学校之所以每学期初都向同学们提供心理体检,并对体检结果欠佳的同学予以回访,目的就是为了在问题不严重时及时给予同学们帮助。

换个角度看,假期也是求助的好时机。放假期间,同学们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心理健康。如果发现上学期自己情绪波动特别大,遇到一点压力就崩溃,不妨在假期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治疗机构寻求帮助,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这样到了开学,我们对于即将面对的困难就能有所准备。另外,如果情况较为严重,医生建议需要服用药物调整,那么假期同样是开始服药的最好时机。在《心灵感冒”自我关怀手册——抑郁障碍专题(下)》中,我们已谈过精神科药物的服药注意事项:“服药的前一至三周都是药物调整的时间,医生会根据个体差异逐步把药物添加至有效的治疗量。又因为精神类药物起效的时间为二至四周,所以刚服药时,求助者往往先体验到的是药物的副作用,即身体上的不适,此时应该及时与医生反馈沟通是否需要对药物作调整。大部分求助者在一周左右便会对药物有所适应,不适感减少,两周左右药物逐渐起效。“因此,为了减轻药物调整阶段对个人学业及生活的影响,假期是很好的就诊时机。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如果上学期已感觉自身状态非常糟糕,请务必在假期及时求助,切勿抱着侥幸心理拖延至开学,若此时发现自己确实不能适应再去就诊,往往就会耽误后续的学业和生活。



同学:

老师,虽然我的问题很严重,医生说让我吃药,但我不想吃,可以吗?

老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药物的重要性。曾听过一种说法:“心理问题不是问题,多运动、规律作息,自然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一般而言,如果情绪困扰不是很严重,个体还有一定行动力,此时通过规律作息、增加运动量等方法,确实能调节不良的心理状态。但当问题已经很严重,个体往往会陷入一个困局:明知道调节的方法,却根本没有动力实施。在这种状态下,药物就非常重要了。药物能够从生理的层面帮助我们调节情绪、提高动力,让个体的心理状态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为后续的进一步调整做准备。如果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我们可以把药物看成是“拐杖”:腿折了,凭借自己的力量走不动时,拐杖能支撑我们爬起来;当腿长好了,我们走路顺畅了,那么就自然而然地不再需要“拐杖”了。

除此之外,我们也需要注意药物的“麻痹”作用:药物只能从生理层面帮助我们调整状态,而心灵感冒往往还有许多现实层面的成因,比如抗压能力弱、不合理的认知等等。如果一味依靠药物让自己感觉良好,一旦停药,症状就可能反复——因为我们并没有正视现实层面的问题。因此,同步预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学习现实问题的处理方法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