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成绩

首页 > 办学成绩 > 学生喜报
学生喜报

2022学生故事十三 | 江昊:迷宫

2022.05.16

江昊(Peter)

华附国际部2022届毕业生,初中毕业于祈福英语实验学校,在21/22海外大学申请中获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ED)录取。



文 | HFI Y12 江昊Peter

图 | HFI Y10 涂奕Yiyi / Eric

版权归华附国际部 | 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还记得帝国理工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我为什么要学化学。


我说,化学这个领域里面有无限的机遇,比如说不同长度的碳链与不同的官能团随机组合能产生无穷种物质。对于我来说,学化学就像探索一座无限延伸的迷宫一样。


现在想想,“迷宫”这个词不仅代表了我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理解,更是准确概括了我高中三年中的一切。


理工男写的东西可能不怎么样,但还是祝你看得开心。


1


希腊神话里的忒修斯在米诺王的迷宫里拿着一捆线边走边放,生怕走错路。如果换成我的话我可能会到处乱跑,把每条岔路全都试一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喜欢上了玩自由度很高,有很多种结局的游戏。我会花一两个星期的时间把钢4的国策树从fascism到communism全试一次,会用几个星期把群星的科技树不同分支都玩一遍,甚至会连续推不同的gal只为了打完所有可能的结局。


后来我接触到了架空历史和自设世界观。游戏的结局数量怎么样都是有限的,但是对于架空历史来说不同发展路线的数量只取决于脑洞的大小。大到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政府结构,小到一场战役的战损比和一个不起眼的革命regime的方针,都可以成为不同历史走向的分叉点。


虽然我没事就写架空设定,但是我没有想过,或者说没有意识到,这些本质上是在虚拟世界中的爱好最终影响到了现实世界中的我。


2


这么看的话,化学和历史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烯烃加酸会变成醇,而把酸换成四氧化锇的话就会变成邻二醇。二战后的德国加入慈父主义就是民主德国,而换成西方民主制度的话就变成了联邦德国。化学也有着极高的自由度:有机合成中每一步反应的条件,每一种反应物的状态,都会直接影响合成的最终产物。


说来倒奇怪,让我喜欢上化学的不是有趣的科普或者是初中化学老师充满激情的讲课之类的,而是令人头疼的工业生产题。初二的时候我闲着没事在家里翻出了一本化学教辅,随便翻了翻,就刚好翻到了工业生产题专项练习。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那些我看不懂的化学式,各种不同的反应条件,以及每种产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就像是古老魔法书中记载的咒语系统一样令人着迷。后来系统性学习过化学以后,无论是平时做题还是考试我都还是会先翻到工业生产题,津津有味的做完以后再开始做其它题目。


有机合成则对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最基础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排列组合就能产生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有机物。如果说无机物工业生产题是一套咒语的话,有机合成就像是在构建错综复杂的魔法阵。有机合成的原料往往只是结构很简单的苯或者乙烯,但是经过十几步反应,在亲电亲核取代原理以及马氏规则和扎伊采夫规则等的作用下,这些结构简单的分子和同样简单的催化剂和其它反应物就会神奇地变成各种药物分子或者其它有奇特功能的物质。高二准备化竞的时候我常常会用一下午的时间做几十页有机合成大题,边做边在chemsketch里面瞎画结构简式。学有机就像是玩解谜游戏一样,能让我冷静下来专心思考。


3


我常会想起《三体》中的一句话:在每一个历史断面上,你都能找到一大堆丢失的机遇。同样的,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可能不起眼的岔路口,都有着一大堆等着人寻找的机遇。


HFI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各种意义上的)diversity。在同一个教室里可能会有人整天捧着高数课本硬啃,有人一有空就专心打磨case和block还有找cards(然后摁着全国各地的辩手锤),还有人边学习边维护自己的若干个服务器。丰富的课外活动就像迷宫一样,每条岔路里都能找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我还记得高一上网课的时候和Jade Sammy和dar整出了BOOK思意,一边准备线上考sum一边筹备workshop和seminar;高二的时候拉着一堆音游人线下打歌,还在talent show之前跟Esther和Rachel整出了牛奶的联合手元(虽然打的很烂×);高三开学以后边没日没夜地赶paper边备考ACT和化竞。


HFI的课业也跟迷宫一样错综复杂。十几二十门课的排列组合多到我懒得数,而每一种组合都代表着一条不同的路线。当然,课业压力大的情况下稍有不慎就会被迷宫中心的大boss——GPA政策——一巴掌拍得稀碎,可谓是“逸一时,误一世”。高二的时候我头铁地选了两门天天和GE撞考试时间的理科,于是周日晚上高强度cram到凌晨就成为了我这一年中的常态。


虽然HFI的课外活动和课业迷宫中都不可避免的有死胡同,但是包括撞进死胡同地这些经历都是我高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在HFI我们不仅可以选择在迷宫中穿梭的路线,甚至还可以选择直接从迷宫里跳出去。我们可以每天窝在205高强度刷题肝paper一心向学,也可以每周去六楼听各大社团的高质量lecture拓展知识,甚至可以在istudy舒适的皮椅子上(此处cue两位上一届的学长)半躺着喝奶茶追剧吃鸡开船。


迷宫以外的申请季


为什么说是迷宫以外,其实是因为我申请季真的只有一个目标。


我很早就把CMU确定为了我的梦校。不管是人人都想去的CS还是相对没那么抢手的传统工科,都兼顾理论发展和现实生活中和产业中的应用,而工程学科对于我来说则是能直接推动社会进步的高能催化剂,是各个学科领域的前卫理论和现实需求的综合。在这里我终于有机会写下一句在各种工科小文书里面已经被写烂的话:即使是看似遥不可及的顶尖科学家,ta们研究的出发点无非是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些许改变。我希望能在探索无尽的知识迷宫的同时,让最前沿的理论直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我的申请季其实并不长。九月份交完paper打完竞赛以后就是写主文书,做initialview,写小文书,交申请,躺平等ED结果了。


当然,再躺平的人都无法在ED校放榜之前波澜不惊。下午我找人组了一两个小时wows,吃完晚饭就开始烦躁不安地打arcaea,一直打到晚上十点。


十点一到,我登录了portal,毫无感情地点下了那个小小的 “View Decision” 按钮,平静地打开了下载好的decletter.pdf。


“Congratulations!”


我爸录了一段我的reaction video,我第二天看到以后脚趾抠出了三室一厅。


挺多人问过我如何在竞赛完全卷不过其他人的时候摆脱亚裔理工男这一个留学圈里令人谈之色变的archetype。现在看来,可能是因为我在主文书中让招生官看到了我不仅仅是一个东亚wannabe卷王,而是一个在人文学科中也有试着深挖的兴趣比较广泛的申请者吧。


嗯,所以没必要一门心思扑在一门学科上,兴趣广泛点也挺好的。


Epilogue-一些感谢


高中三年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同学和认真负责的老师。我踏出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你们的陪伴、支持,与教导。我想在这里感谢每一个帮助,支持过我的人。


首先我想感谢孕育、抚养、支持我的父母还有外婆。不管何时何处,不管我选择了什么路,你们都会一如既往地支持鼓励我。


感谢申请季为我把关,帮我打磨每一篇文书的Yuki。感谢让我在HFI平稳地度过了三年的两位班主任Ford和Rachel。感谢给我写推荐信的Sushma和Mr Redfield。感谢教过我的玛丽、Susan、Rachel、莉莉安、Wendy、Helen、荔湾、Toby、Lindsey、Delia、Ken、Jenny、Priya、Reece、Burger、Erin、Matt、Yolanda。


感谢推荐我申CMU还写了很对口的evaluation的Pioneer导师Prof. Rossi。


感谢中大化院的江教授还有孟师姐和覃师姐的指导。


感谢每天认真听我胡言乱语,无所不聊的天文姐,组团开摆的一家人lulu、阿憨、Marco、鱼洞、萨、zimo、寄、Jemmy、dar,一心会的各位,网友(大嘘)马尾,去年talent show一起打牛奶的Esther和Rachel还有其他发病音游人,珍珠港炊事员Finn、xgl、凯文、波波,以及我在HFI认识的每一个人。


感谢读到这里的你,祝你拥有愉快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