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
新闻

学生故事十一 | 张芃帆:申请季就是一场苦尽甘来的长跑

2019.03.21

HFI优秀学生


张芃帆(Harry Zhang)


华附AP 2019届毕业生,初中毕业于中大附中,在18/19海外大学早申请中获美国纽约大学ED录取。



接到马哥让我写学生故事的邀请,我还是挺吃惊的。毕竟前面几位大佬们的申请之路就像是山珍海味,极其丰盛和精彩。相比之下,我这个小弟的升学之路更像是咸菜白粥,较为平淡,但也能管温饱。


长跑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运动。我十分享受漫漫长路中你追我赶的感觉,但是也害怕在路途上的体力不支。我的申请季甚至是高中三年,亦是如此。


 热身和出发 

(俗话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可是我刚进HFI的时候,发现自己甚至还没到起跑线上。看看周围的同学,基本上个个都是漫威里的超级英雄:有托福已经100+的(当时我甚至不知道什么托福),有海外学习经验的。而我,在雷蒙德老师的学术英语课上的第一次英语听力小测中成功在20分的题目中错了一半(周围的同学基本上都是17、18,甚至是满分);在GE综合英语课上,我连题目和选项都看不懂,不知如何下手;在四门科学课上,我也是纠缠在无数作业中。


那时候,我给自己挖了一个更大的坑:碍于自己的薄脸皮,我从不去向老师们咨询任何学习上的问题。结果是学习效率愈发低下,每次都能成功错过老师们的考点。越是成绩不好,我越是不敢出声;越是不敢出声,我越是考不到好成绩,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糟糕的恶性循环。


这真是一个糟糕的开始。



调整自我,保持节奏

(长跑的开始虽然重要,但是成功的关键还是要靠中期的呼吸、步伐以及心态的调整。)


还好我会经常跟父母交流分享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所以当父母与我沟通之后,他们立马一针见血地指出我需要去主动找老师沟通(虽然说父母可能对升学和我们真正的兴趣懂得不算多,但是他们过来人的经验也是很值得学习的)。再加上我们很好的中方老师像玛丽和Wendy等,渐渐地自己心态也放开了。我还记得每次物理考试前夕,做做玛丽卷心里就会踏实。然后Wendy也会很耐心地去帮我“弱中之弱” 的英语,耐心地改我花一天时间才憋出来的辣鸡作文。除了老师之外,我还有一个“外挂一般”忘年交的美国朋友(12岁去美国游学时交到的好朋友)。高一下学期基本我们都保持每周末一次的Skype通话,聊聊周边发生的有趣事情。他也能指出我作文存在的不地道的用词、累赘的表述问题。保持着这种学习的节奏,高一总体来说我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


高一暑假,由于自己托福考得不太理想且要开始准备SAT了,自己一半以上的时间都留给了标化考试。尽管学习很忙,但我还是抽时间策划了一个自己的访校路线,带着父母参观美国西线和东线的大学。在那次访校中,我最不喜欢的学校就是纽约大学:没校园,物价贵。然而命运最后又把我们拉到一起,回忆起来真的是十分有趣。


高二,其实是最辛苦的一年,就像长跑中的临界点。不像大佬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把自己的课程表塞得满满当当,小弟我只能量力而行地选择有关我未来专业的学科,像物理C和微积分。然后再选了一门“我们这代人都需要了解”的经济(其实是为了划水)。就像高一下学期一样,我学会跟新老师们搞好关系。在“白金”课上对他讲的知识点都点头赞成以及勤问问题;在乔弗里的课上也天天穿着他崇尚的“school jumper”,积极地在课上问问题。慢慢地,我也稍微可以对AP课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另外,我觉得拖延症是一定要克服。对于我来说,越接近deadline,我就会越慌,然后什么事都做不了,所以一般我都会提早开始准备。


到了周末,我就得天天刷题备考,痛苦地等待SAT降临。因为自己的SAT也不是一次就考到满意的成绩,这里就不分享自己的SAT经验了。但有一点希望大家都知道:除了巨佬们,大家都得狠下心来花时间去学,才可能考到理想的成绩。


AP的话课堂上的成绩其实或多或少地能决定你的AP分数。到了三四月份,老师们发下来的题都要花时间去刷,而且一般AP周的第一个星期也是一个很好刷题的时间,不要荒废。


在进行最后的冲刺前夕,也就是高三前的暑假,我去了一个比较普通的夏校,学了看上去高大上其实也就那样的“宇宙数学”:用了一个星期重新学了微积分BC,后面学比较入门级的拓扑和狭义相对论还有数学的Game Theory,这就稍微有趣一些了。但是,我觉得这个项目其实有一点过于轻松了,不太推荐。但是,夏校还是给我一个非常好的了解大学的机会(hh成功跟一个杜克大学生交到朋友)。



冲刺

(一般来说我会估量自己的体力进行最后的长跑冲刺,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可以说我是太晚进行冲刺了。


一开始,我太纠结于我的选校,然后再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因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GPA申前二十的机会并不大,所以只能往后挑。但二十到三十的学校很多只有EA或者还是有申请难度,所以我的ED就只能在Tufts、Emory、Wake Forest、NYU以及三十之后的学校中挑选。本以为Wake Forest是最好的选择,就先开始写它的七篇辅助文书而没继续写主文书了(terrible choice),但是后来再咨询了Wake  Forest的一个学长后发现Wake  Forest的专业根本不适合我:它的物理和数学都不算是太强,且在一个十分偏远的地方。相比较之下,曾经我不喜欢的NYU有着大城市的优势,数学也非常顶尖。但是,在换学校之后,留给我的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但冲刺就是这样,一定要逼一下自己,特别是已经在我犯了错误的情况下。


总而言之,一定要向大佬们学习如何更有效率地选校,然后文书越早开始,申请季就会过得更轻松。



冲线


等待admission decision的那个晚上,我一直都睡不着觉。一看到portal里的“congratulation”,整个人激动得飞了起来,然后直接把父母从甜蜜的梦乡叫醒。三年的努力,汇成一张小小的录取书,心里总是有说不出的激动。苦尽甘来,就是这种感觉吧!



放松


大家应该都知道,长跑结束后不能立刻停下,而是应该继续向前走,调整呼吸,慢慢补充水分。 申请季后的我们,也是时候收收心,在分享完自己的喜悦后应继续回到平常的日子。去拾起自己为了申请季而丢掉的兴趣爱好,读读自己之前没时间瞧一眼的书,适当追一追喜欢的电影和美剧(哈哈我都没做,只想吃和睡)。毕竟高中三年和申请季只是一场长跑,而我们的一生是一场马拉松。


最后,还是要在此感谢一下陪伴我高中三年的马哥、学科老师、父母、同学和朋友们(名字太多也就不一一列举吧~)。




文字 | HFI Y12 张芃帆

版权归原作者 | 本站公众号整理编辑 |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