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成绩

首页 > 办学成绩 > 学生喜报
学生喜报

学生故事九|陈传烨:站在卢克索的神殿里亵渎神明

2018.04.23

HFI学生

陈传烨(Jack Chen)

华附国际部AP 2018届毕业生,初中毕业于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在17/18海外大学申请中获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明德学院、塔夫茨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纽约大学、罗斯-霍曼理工学院、瓦萨学院、欧柏林学院,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香港大学(全奖HKD880000)、香港科技大学(全奖HKD640000)、悉尼大学等海外大学录取。



这篇学生故事本该是一篇干货满满的励志文,或者是运用我的经验对高一高二的同学起到警示作用。但实在是抱歉我真的不会写干货啊(沮丧脸)。也许有机会我能在毕业演讲里面分享一条一条的干货吧:)申请季是非常折磨人的存在啊!在这么情绪化的刺激下我是真的写不出条理清晰的干货啊对不住了。我就只好把手头上的干货藏在三篇短文里让大家自己去挖掘。


这篇学生故事分为三个部分:


1.“站在卢克索的神殿里亵渎神明“

2.“意欲之爱”

3.“申请的料理”


这三个部分都是独立的散文/故事/思考,灵感来自于很多同学们时常刻意或不刻意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我自己时常思考的一些问题。我不认为我在这里的描述和批判具有任何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它们也不该具备任何指导作用),并且即使有些内容涉及到了哲学上的观点和一些批判,他们在这里都绝对是不具备逻辑上的严谨性和科学上的完备性的。我希望从我的拙见中大家都能读到自己想读到的东西,而不是我想呈现给大家的东西。


反正分享会也要分享干货的嘛。


三年没写过这么长的中文,真的不容易。写得不好将就一下吧。QAQ


华附国际部学生


站在卢克索的神殿里亵渎神明 

♫. ♪~♬..♩


为了安抚自己被申请季虐待的不堪重负的心,我选择到伊斯兰教的圣地---埃及---寻求放松。一路上一边看着窗外热闹的阿拉伯市集一边回顾自己高中三年和申请的经历时渐渐发觉那些我以为可以”以人为鉴”的经验教训愈发的荒谬和遥不可及:它们在思想的沙漠中渐渐风化,如眼前的方尖碑一般蜕化成断壁残垣;唯有对君王的赞颂因为过于虚假以至于令人人羞愧而逃过了法军的炮火。在夜幕降临之后我独自一人站立在卢克索神殿里欣赏已经承受了数千年风华的古埃及壁画。在头顶的星空之下我努力地睁大双眼以在纯粹的黑暗中分辨战争的炮火和祭祀的凿刻分别遗留下来的痕迹时,我明确的意识到这一路上让我敬畏的信仰---以及他们的神---在某种意义的确是非常的虚伪可笑。想到神明给予祈求幸福的贫苦世人以怜悯就如同招生官面对我的申请材料所发出的同情,我感到刺骨的羞愧和痛苦。


我考sat的历程并不一帆风顺;从台北的翻车到柬埔寨的扬眉吐气,这期间我无数次质问自己是否有一个我理应达到的分数---是否存在一个标准,我应该达到;而这一切的不完美,是否都值得任何人(包括我自己)的同情?


我本来的意图是分享sat备考和时间管理,但我渐渐的发觉我所想写的建议不过是如何让每一个读者达到一个标准;而在我心里处在这个标准之下的人都是我同情的对象罢了。尽管我无数次尝试提及“因人而异”,我的确始终在以自己为标杆,不断的提醒我的读者所未达到的标准和他们“理应该”做到的事情。标准的确是有实体的---1500分,4.88,5分---可低于标准这一实事却并不值得同情;正如无神论者会拒绝上帝的怜悯正是因为万能的上帝对无能的流的同情不过是建立在一个高傲的虚伪的同情之上。对于高分的追求,无法建立在对现有成绩的贬低之上;对于高课程难度的追求,无法建立在低课程难度的蔑视之上。高与低的对立,强与弱的对立,善与恶的对立,哪一个的根基不仅仅是合适与否和自我选择?


“眼前古埃及的神祗们啊,你们连拉米西斯一半的功绩都还达不到,又如何有脸面接受受苦的世人的膜拜?你们口口声声爱世人,却企图用你的同情贬低他们的人格!你们不过是厌世的伪善者!”


我就这么站在卢克索神殿里亵渎神明。


意欲之爱

♫. ♪~♬..♩


我是很不情愿的从中大附中毕业。
我怀念正午的时候与三两个小伙伴在课室里偷偷的讨论果壳中的宇宙和大设计;和副校长在走廊里聊他在北欧开会时的所见所闻以及前些阵子在德国交换时发生的趣事。我尤其怀念在国旗下讲话时以幼稚的口吻分析时政却能吸引全校的目光。我以为被公开表达的观点将脱离谈论者---甚至其本身,其寿命的长短只取决于听众的兴趣。那时的我害怕来到HFI后我将失去这一珍贵的权利---并非因为不被允许,而是我引以为豪的“独到见解”再也找不到他的听众。


HFI十分彻底的打消了我的顾虑。在这里,优秀的同学们带着他们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想法创造了一个极富有竞争的多元化社区。正是在这样一个社区之中,新颖本身不再具有独特性(又有什么不是新的呢?),也就丧失了垄断的权威。当引用取代了“听说”,竞争给予了观点本身逻辑和权威重要性;同时,也正是竞争给予“话语权”独特的重要性---没有了话语权,任何观点都将在默默无闻中消亡。HFI有太多高人,我又算什么呢?再也无法像过去一样轻松成为众人的焦点,我的存在又具有何种价值呢?


我意欲话语权而不得满足,这种不安让我深受嫉妒和揣测两个重压之魔的压迫。他们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话语权”便是我的奋斗目标,是我的欲望所在---“我意欲与我的话语权融为一体”---我的话语权即是我。我时常独自在宿舍走廊静观夜晚的星空,企图用自身的渺小来否定“话语权”的重要性。如果我的存在对于宇宙本就毫无重要性,那话语权又算得了什么呢?星光照亮不了无底的深渊,我却能看到在攀附在悬崖边缘的影子。他在嘲笑我的胆小---不敢和它一样下到那深渊之中去瞧一瞧。


我记不清我是何时起被唤做“国王”。但我清楚的知道被唤做国王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僭越的感觉”是卡诺纳在《欲望之书》中提及的概念---一个人感觉她不属于她所在的那个社会的方格之上。而我正站在之上的这个方格让我焦虑不安---我为何被称为国王?我是哪个国家的王?如何做我才是一个真正的国王?如果不是国王又如何?我时常觉得我的一举一动都被一双隐藏的眼睛所监视:每一次考试都如临大敌,每一次活动都须与众不同,每一句话都须高人一等。我必须通过我的行为成为“国王”。可是我即搞不清何为“国王”,也不知道如何真正成为“国王”,我的一举一动又真的是我自己的选择吗?盛名之下,我的一举一动又是否是我所意欲的呢?我也时常感叹“如果上次考试之前多复习这一章多好啊”。如果我能支配我的命运又该多么幸福,就算是我的一举一动都是我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被束缚的大脑被迫做出的选择多好!


“归根到底,每个人只是做出他本性之中亦即他与生俱来的内在已经无法挽回地固定下来的事情。”——叔本华《意志决定命运》


“肯定吧,就是你那无可分割的一部分选择了这个永恒的瞬间!”——尼采《查拉特斯特拉如是说》


如果真是如此,“做你自己”岂不是最虚伪的建议---你又何时不是你自己呢?可僭越感时确实存在的。我无时无刻都觉得我不属于我的当下(或者说,我根本不知道我属于什么)。那无底的深渊太过黑暗,我实在无法看清居住在深渊之中的影子到底时什么一个形状。


这种时刻伴随着我的迷思促使我越来越认可“向死而生“这一态度;不仅仅是海德格尔和叔本华所提倡的”有序而紧致“地延长生命的内涵,更是对当下生活状态无条件的肯定。我认为我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的合理性不言自明:当我往前回溯每一个之前的选择直到最终点时---当我的意识刚刚形成之时---我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做出的最后一个选择的确是完全自由的;正是因为她摆脱了意识领域仍和可能的束缚。像费曼的路径积分一样,也正如阿伦瓦茨所描述的---“当我做完了所有我能做的梦,我的终极之梦便是活在当下。“ ”我“便成为自己所做的选择。无论是当下还是过去还是未来都的的确确是我真正的存在。


吕克费里在其所著《爱的革命》一书中将爱认定为赋予现代人存在的意义,正是因为爱本身驱动了所有”活着”需要的行动。我无力选择我存在的事实,我却可以选择为了何物牺牲。牺牲源自于爱---也许是热爱,也许是浪漫之爱,也许是冲动的无意识的群体性的爱。究其一切,无论我的生命因何结束,只要他是一种牺牲,存在的意义就被这爱所赋予。而我爱活着,即每一刻都成为我的当下。


申请的料理

♫. ♪~♬..♩


我说申请是一道料理。


GPA是索然无味又不可或缺的主食;sat是在油锅里经过美拉德反应爆香表面的油脂和蛋白质;托福是多了无谓少了致病的蔬果;文书和活动是开胃和一锤定音的前菜与甜品。


肉食主义者喜爱肉眼牛扒,痴迷于那弥漫口中的脂香。一口饭一口肉也便了解了一餐。名媛绅士喜爱甜品,热爱下午茶那一颗巧克力一盘华夫饼的午后。真正的大胃王对食物来者不拒;主食也好,蔬果也罢,当然是越多越好。


今天这位食客的口味又是什么呢?


* * *


第一次品尝分子料理时,我惊讶于桌上那看似鲜甜的青苹果竟是齁鼻的糖浆,可看似装饰用的泡沫确是层次分明的鹅肝所做,颇有喧宾夺主的味道。这种不经意的偶然流露饱含惊喜,让我不禁去思索眼前的这一道佳肴是否饱含超出其食材原本的内涵。文书正是申请这烹饪的一席盛宴中的这道佳肴,藏味于型,更藏意于形。倘若厨师开门见山,平铺直述,菜的口感与观感便能相互呼应,却又及其考验食材的鲜美和厨师的手艺;倘若厨师擅长造型摆盘,让平凡的口蘑型似松茸,食客将惊讶于厨师精湛的手艺,却会对食材本身的质地感到遗憾;倘若厨师能如此烹饪一道分子料理,让食材的味道超越食材本身,而来自于不同的层次之间的形式构造,也让食客惊讶于厨师对食材意料之外的理解,那么没有哪一个食客能拒绝给予这道佳肴最高的评价了吧。


* * *


天妇罗,炸油条,炸薯条。无论是多么平淡无奇的食材在油锅里反应30秒都将散发出让人垂延三尺的香气。伴随着美拉德反应所产生的酥脆口感,炸物在口中融化的想象让人垂延三尺。可再滚烫的热油也无法改变酥脆外表包裹下食材本身的口感和味道;春笋轻脆,薯芋绵软。酥炸之后的食物虽让人看着食欲大开,却是一口下去的内涵却决定了下一口是否依旧精彩。如何将食材调味就成了更为重要的工作。


有那么一剂调味品能改变食材的质地,让原本的爽脆变为柔雅;能改变食材的味道,将咸调为鲜,将甜兑为苦。有那么一剂调味品使用起来只能通过长时间的腌制而不能像油盐一般直接泼洒。有那么一剂调味品取之不尽,既可贵若珍馐也可贱若米谷。


以意入味,以数爆香;这一剂调味品便是书。



后记:


唯有一点我只能单独列出来:感谢我的升学指导老师Jessie老师在申请过程中给予的巨大帮助。Jessie老师在申请过程中尽心尽责,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主权,让我能对自己的申请进程有良好的把控。


申请的过程是否是发现自我的一个过程取决于每个人对自我本身的定义(也许是欺骗自我的开始呢);但毫无疑问,申请的经历的确能带来巨大的启迪还感想。在高三开始之前我经历了一次心里的彻底转变;这种转变毫无疑问部分来自于申请季前夕的压力,部分也来自于高一高二阶段的个人经历,包括了抑郁,爱情,友情等等多种多样的因素。许多人在这段时间心里也会多少出现波动,做出一些不理智,看起来很有趣的恶作剧。这些一切的一切都是前申请季常见的现象,希望学弟学妹们见怪不怪。


Last words:别申太多保底学校。看起来offer拿的爽,中层次学校申请太少运气不好全聚德了高层次冲不上去就凉凉,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运气特别好。然后高二的自己在高三的前夕被自己谋杀之后就再也无法回头了。动手之前请分辨这是否是你自己的选择呢。



文字 | HFI Y12 陈传烨

版权归原作者  |  本站公众号整理编辑  |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