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
新闻

2022学生故事八 | 康曦:水到渠成

2022.03.23

康曦(Winnie)

华附国际部2022届毕业生,初中毕业于广州市第二中学,在21/22海外大学早申请中获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ED)录取。


文 | HFI Y12 康曦Winnie

图 | HFI Y11 姚若涵Emily / Eric

版权归华附国际部 |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录取当晚


9:30前

没有人说话,空气中的因子在躁动。拖鞋摩擦地板和放下杯子的声音变得频繁;大家的呼吸声也变重了许多。


9:30到10:00

屋子里再次安静了下来。妈妈去做家务了,爸爸从椅子上起身经过我打开的房门去其他地方共6次。


10:00

在朋友圈看到大佬的录取消息,打开portal的犹豫加深了。Rachel在微信上询问我录取结果,我开始向朋友们发起陪伴求助。


10:08

鼓起勇气点进portal,趁着自己的情绪还没上来强制让自己先摁下查看结果的键。看到浏览器下方正在下载的PDF标题是decletter,以为自己被decline了。


10:09

看到我点完后的浏览器跳转到了新界面,上面有许多绿色的键,突然脑回路一转,打开了神秘的decletter。


10点10分

文件加载了一会才打开,正文第一个单词是congratulations, 但还是不敢相信。直到把整封信都读完了,我才意识到真的被录了,以及dec可能是decision for short。


录取时的心路历程专门挑出来写这么长是因为当时有很多我对于录取结果很冷漠的误会,其实只是当时正好到了我睡觉的时间,在短短几秒之内完成了高中生到准大学生的转变大脑有点宕机。但这也不完全是个误会,毕竟我也没有感觉到异常开心,只是觉得一步一步走到这里,似乎就是这个结局,一切皆是水到渠成。


自信来源于充分的准备


初中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模联项目,课业的压力让我对国家关系的事前调查一拖再拖,直到面授课前还是一知半解的状态。带着“我大概都是知道的,只是没有一一去查找确认罢了”的心态,我走进了教室。结果……老师问了很难的问题吗?好像也没有,不过是类似于“《巴黎协定》的签订背后的各种原因”的问题。但没有人举手回答;或者说更令我惊讶的是,我没有举手。

换做平时我是会举手的:这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而我总是期待这样的机会到来。但这次我没有。是因为我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吗?可能吧。我觉得多少也能说出一两个来啊。答案似乎只是在我的大脑里有了雏形,但我无法将其描述出来。是什么让我退缩了呢?尴尬的沉默笼罩着教室,而我是渴望改变现状而又无能为力只能自怨自艾的懦夫。


课堂就在这一个又一个投出去连声都听不见的问题中过去了。下课前老师让我们不要着急走,这是我们正式去参加模联前的最后一次课,他想给我们讲点东西。紧接着只听见唰唰唰几声,他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大字。我不敢抬头,死死盯着老师的鞋头,生怕一抬头就会撞见他失望的眼神。老师开始说话了,稍微放轻松了点的我向上瞟了一眼:“自信来源于准备”。我好像被什么击中了一样:所以说我才会不举手吧,因为害怕出错,因为没有确切的idea,因为没有做好准备。只听见这时老师说“我从来不告诉学生说要自信,因为自信不是说了就会有的。自信是自己给的。只有做足了准备,你才会有底气说话。”这么一想确实如此。我每次的积极踊跃,背后总是我(即使是无意中的)付出的努力。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很多,决定时刻用这句话提醒自己。4年多过去了,即使这个理念已经渗透进了我的生活中,每次想起这句话时还是会回到那个醍醐灌顶的瞬间。


我把这句话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也不要错过给自己创造自信的资本的机会。

时间不会解决问题


总是能听到“把一切交给时间”,“时间会证明一切”之类的话。其实这样想来并没有什么问题。大家都有在某个时间段感觉十分痛苦的经历,过了一段时间回头看会觉得“这也没什么”的感受。我曾经也这样一直相信着。


直到升入高二,课业压力比起高一重了许多;SAT/ACT,AP,还有因为疫情没考成的托福都要抓起来。学期刚开始时我对自己说:“只要这段时间好好努力就好,申请季结束就会轻松一点了。”于是我开始按部就班地完成课业内容还有标化的相关练习。但是日复一日,我发现自己似乎被困在“只要熬过这段时间”的信念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像是完成任务般地生活着。明明是希望自己沉下心来好好学习才做的心理暗示,为什么会出现反作用呢?


也许根源就在于解决问题的不是时间,证明一切的也不是时间,而是你自己。把问题交给时间,相当于你把build your own life的主动权交了出去,而在把主动权交出去的那一瞬间,你就是在把生活看作一个有限的、要熬过去的期限,浑浑噩噩地活着。


于是我尝试着改变我的态度和学习方式,根据长期目标制定细分的学习计划。当清楚了我想要达到的目标,就完成了从“在这段时间内我得把事情做完”到“要在这段时间内就把事情做完”的转变。渐渐地,我发现我的学习效率在提高,本来以为只能在高二放一放的reading list和羽毛球也能提到日程上来。


这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读过的一句话:“To live is the rarest thing in the world. Most people exist, that is all.”虽然原文讲的是科技对individuality的帮助,但我觉得用在这里也十分契合,毕竟实现individuality的前提是我们自己要take the active role.


一些碎碎念


面试:不要被翻译误导了,所谓“interview”就是要互相交流的意思。你当然得要准备好你想说的东西,以便在短时间内有效率地分享给面试官。但是一字一句写稿然后背下来就失去意义了。特别在能力测试型的面试中,不要光埋头做题,不然就跟笔试没有区别了。一边做题一边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说出来,才是试题面试应该有的样子。也不要在面试中一直保持着被动的姿态。前面说过面试的主要目的是交流,何况大学申请本来就是双向选择的过程,所以不妨先准备几个想问面试官的关于学校或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的问题。


读书:老生常谈的点了,因为真的很重要。可以在短短几天内读完别人可能花了几个月、几年,甚至一生写出来的智慧结晶本来就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何况我们现在还年轻,经验尚且不足。从书中获得的经验可以完善我们对世界和对自己的认知,丰富我们的阅历。


最后,谢谢大家耐心看到这里,祝大家都能拿到梦校的offer,冲吖!